从“无之以为用”略论广义的工程质量

 
从“无之以为用”略论广义的工程质量
 
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胡锦涛总书记提出,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。今年,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,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。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解释,“节能省地型”是一个统称,实际上它的内涵是“四节”: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。建筑“四节”都有各自的要求,这项工作贯穿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,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,可以说是当务之急。(其重要意可参见人民网记者对汪部长的访谈录)如何做到工程“四节”,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,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环节。我们除了要集中力量解决实现工程“四节”的技术问题,更重要的是要开拓思路和视野,用正确的理念指导我们去实现这一目标。
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,极其推崇老子,常引用《道德经》中“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”来表达他对建筑学的认知。并将此誉为“最好的建筑理论”。
“有无相生”、“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”
“圣人为腹不为目”,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,果腹是第一位的,而对建筑工程的要求,有空间可供居住,有户、牖可通行、通风、采光,就已经达到了建筑物“有与无”、“利与用”的完美统一。
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,人类对建筑工程(或住宅小区)的实体和由其实现的功能或效能,要求越来越高、越来越复杂。对工程实体的优劣,比较容易量化和判断(虽然也很复杂)也容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。例如早些年人们关注的反面例子中的虹桥倒塌事件、水利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等;正面样板中的鲁班奖、黄山杯工程,合肥琥珀山庄南村(虽然也有其它指标)关注最多的还是工程的实物质量。老百姓买商品房,除了价格之外,关心最多的是楼层、户型、结构、面积等,因为这些可以量化的内容,反映了工程所具备的部分功能或效能。这是开发商在销售中宣传得比较多的内容。用户可以自己进行比较,或通过使用中的体会,有的则需请教有关专家作出判断。对无法量化的内容,往往不被人们重视,以至于投入大量的资金,达不到预期的目的。这样的尴尬,从成片小区开发、个人购房、单位盖楼等各个层次的决策者都有可能遇到。
一、经济支撑与人气
评价互联网网站通常会用到“人气”。但建筑工程的所谓人气,在中国是古已有之。“无之以为用”的“用”,是要人去“用”,“用”还要有一定的频度,达不到一定的频度,就是所谓“人气”不旺。任何一座大楼、一片小区,如果人气不旺,除了大量资源被闲置,还会影响使用人的心理状态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屋要人撑”;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壤壤,皆为利往”。如果没有适度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点,就不可能形成熙熙攘攘的人气。局部规划、设计、建造得再好楼宇或小区,也会显出空荡、荒凉,同时还必须付出更多的使用成本。不少开发商为了强调所谓卖点,不顾现实情况和中国国情,一味超前,不当地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,户型不当,使许多小区出现入住率偏低或太低;不切实际、盲目建造体量过大的写字楼、办公楼,以至于一到晚间有的小区黑灯瞎火、大楼空空荡荡。
二、建筑面积的有效性和容积率
一提到节地,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提高容积率。但是任何一个供人们使用的建筑工程或小区,都要有免费室外空间。所谓容积率,就是在单位地表面积上,限定建筑面积,以保证大家共同拥有一定的免费空间。所谓容积率,则只考虑了单位面积的建筑工程所对应的免费空间,而没有考虑单位建筑面积内会有多少使用者及其使用频度,这时所谓容积率是不科学的。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,就是要引起大家注意,在一片被高效率利用的建筑群周围,应当拥有更多的公共免费空间。在建筑面积不能被有效利用的时候,我们所浪费的不仅仅是建筑面积本身,还有与之相关的土地资源。提高了建筑面积的有效性,实际上会发挥与提高容积率相同的节地效果。如何提高建筑面积的有效性,应是广义的工程质量所应研究的问题。
三、节材与工程性能
若干年前,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员,谈到中国的建筑工程大量使用预应力多孔板时,外国的技术人员对此非常不理解,因为从结构性能分析,因其抗震、耐久性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多的缺陷。这种产生于六十年代的技术,解决了二十多年间我国建筑钢材严重不足的困境。亳无疑问,如果不是这种技术能够大量节约钢材,它不可能长期存在,直到2000年前后才从城市建筑工程中淡出,(现在在农村或集镇建房中还在大量使用)。但这种工程,从抗震的角度来看,是一种隐忧。
工程界反对浪费,从五十年代就提出过反对“肥梁、胖柱、深基(础)、重(屋)盖”。但从笔者接触的工程中,仍不乏各种浪费现象:如多层房屋滥用桩基或大开挖;不恰当地采用大跨度悬挑结构;有的工程为追求奇特,不顾结构设计原则,以至本末倒置;有的混凝土结构配筋浪费,以至于在节点处混凝土粗骨料都无法注入,削弱了两者协同受力能力,事与设计者违;这些浪费现象必须反对。
还有一种情况,往往不被人们注意,但同样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。这就是不惜牺牲或削弱建筑工程的性能(如耐久、耐候、抗震等性能)或功能,对设备、器具或材料,以次充之,将本应发生在建设中的成本,转嫁到使用过程或用户头上。这类事例俯拾皆是:不同的厚度的石材,用于工程不同的部位,许多工程将只能用于墙面的薄石板用于地面或踏步、压顶等平面部位,工程竣工,旋即损坏;大开间现浇楼板厚度不足,结构计算虽然能满足要求,但从综合考虑施工、使用等各种因素,恰恰是造成楼面角部45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;现在的多层住宅大量采用异型框架柱,虽然它挤出了对用户非常重要的房角,但从另一角度考虑,笔者不敢苟同。我不怀疑设计计算的科学性,但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,这种柱型,如果不是迫不得已(在住宅工程中),倒是不用也罢。
……
四、节材与初装修及用户心理
五、房屋建筑的主要能耗漏洞
六、零能耗建筑工程研发与节能改造
七、城市天际—不可再生的市民共享资源
八、晶莹剔透与光污染
九、哲人的训诫—“天有九重,地只一方”